当前位置:首页圣陶资讯

圣陶资讯

圣陶教育 | 孙夕礼: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如何作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教育是以家庭为起点,以学校为阵地,以社会为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逐步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因此,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整合就显得极为重要。从教育目标来看,家庭、学校、社会都需要致力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教育过程来看,协同育人的三方都应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营造适切的环境引导青少年品德行为的养成、能力素养的达成。在协同育人模式中,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打通社会共育桥梁,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最优化。


当前家校社教育协同中存在的问题


办好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配合,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教育生态。但当前,家校社在某些方面不但没有发挥合力,反而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掣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困难。比如家长一方面希望学校减少各类活动,一方面给孩子在校外盲目报班,导致学生课外负担过重 ;一些新闻媒体热衷炒作“状元”,社会弥漫着“分数焦虑”,助推剧场效应。从学校实践来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在协同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中,家长的教育观念不科学、教育素养缺乏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一是过度焦虑。一些家长只在乎成绩,甚至将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孩子的全面成长,降低了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受此影响,孩子也会过分在意分数而倍感压力,甚至产生身心障碍。部分学校也会因为家长的压力,不得不重视刷题、机械训练,走入应试教育的窠臼。二是过度关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具有心理闭锁性,他们大多不愿向父母敞开心扉,不想被父母过多关注。但有的家长缺乏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教育观念也比较落后,甚至会通过偷翻孩子东西的方式不断“侵占”孩子的个人空间,导致亲子冲突时有发生。过多的关注使得家长的情绪更容易受到孩子的影响,反过来又进一步引发孩子情绪波动,最终使家庭关系异常紧张,孩子缺乏安全感,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有经验的教师在觉察到孩子有异常时,第一时间会考虑孩子的家庭因素。三是过度参与。教书育人是一项专业性非常高的工作,学校管理有自己的规章制度,现代学校治理呼唤新型的家校关系,希望家长理性参与学校内部治理,但有些家长缺乏对学校、教师的信任和对教育规律的敬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干预过度,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中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其一,时间空间受限。社会环境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但学校要对接社会资源,搭建社会育人平台,还需要在时空上达成一致。真正的协同育人是由多元化的场景组成的,需要学生“走出去”,但实际情况是各学校现行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张,学生仅有的一点课余时间也早就被安排上满满的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契机将社会力量融入学校教育工作。其二,课程不够完善。虽然目前“校社融合”在很多学校被冠以课程的名义,但从实施过程来看不少还是停留在“一次性活动”。此类活动往往匆匆开始、草草结束,留给学生的仅仅是“走过场式的体验”。缺乏系统设计的活动课程无法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动机,也无法真正实现育人目标。有效的“校社融合”要具备课程意识,要明确教育目标、教育重点、教育难点、课程评价,并以课程形式精心设计和开展。其三,缺乏评价体系。在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各学校都在尝试推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资源整合,但因为对一些项目本身或者组织机构的行为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正向激励,学校积极性有高有低,工作方式也不尽相同,学校容易丧失推进“校社融合”的动力。


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如何作为


1. 影响家长观念,促进学校家庭良性互动


针对家长教育观念不科学、教育方式不当、容易受舆论影响等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讲坛、家长沙龙、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给予科学的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在家校沟通中衔接联系、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的重要作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让各委员会参与讨论学校发展重大决策,及时反映学生、家长存在的困难或困惑,使他们成为学校发展助力者、家庭教育引领者、家校共育协调者。


金陵中学的家长学校名为“之本学堂”,语出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强调“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也包含期许家长能理解“教育之本”之意。“之本学堂”坚持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提供丰富的家长学校课程,其中既包括“怎样帮助孩子规划人生、设计未来”等必修课程,也包括“高中三年里至少陪孩子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去一次旅游)”等选修课程 ;定期组织“钟楼漫谈”家长沙龙,邀请家长就热点教育话题展开研讨,在思维的碰撞中达成理念的共识。


此外,让家长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也是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理念、达成育人共识的重要途径。金陵中学的“书香家庭评选”“家庭才艺展示”“家庭礼仪微视频展示”“金中美食节”等活动都会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这已形成金中家校共建的传统与特色,取得了非常好的家校共育效果。


2. 提升教师智慧,加强教师家校共育能力


教师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既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传递者,又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因此,培养教师家校社共育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家校社共育实效的关键。一方面可以组织心理健康工作培训、生涯规划工作培训等,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经常组织各类教师沙龙,分享在家校社共育过程中的成功案例,探讨难题困惑,提高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家校沟通技巧和水平,积累共育经验。


金陵中学定期为全校教师开设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建设”等专业性课程提高了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让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恰当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学校还重视通过研究推动教师共育能力发展。2020年,学校成功申报“南京市四有好教师团队”、成立市级德育名师工作室等多个教育科研团队,家校社共育是其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3. 完善学校课程,提高学生社会行动能力


“人的成长”是家校社协同的关键所在,也是目标所在。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让学生有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学习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获得幸福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社会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学校教育要着力拓展学校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策略与途径、形式与方法,摒弃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转而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升学与生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课程实践,势必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接轨、深度融合。


金陵中学每年以“体验百行生活,理解劳动甘苦,懂得感恩奉献,规划美好人生”为主题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各行各业 ;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组织模拟招聘会活动,由家长提供近百个工作岗位,担任模拟招聘官员,学生制作简历、现场面试选择心仪单位,并到录用单位见习 ;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主题组织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自己的农村基地,让学生学习“三农”知识,了解国家农业文化 ;以“行走的课堂更精彩”为主题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了解社会、锻炼能力。这一系列社会实践课程,都成为培养学生社会行动能力的重要途径。


4. 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多维学生成长空间


如何让社会资源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补充和有力支撑,是家校社共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2020 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诸如此类的文件出台,为学校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了政策支撑,让校社融合教育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金陵中学积极利用周边社区、高校、企事业单位等资源联合开发环社区课程,例如与江苏省邮政局、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联合开发参观、体验活动,为学生创设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学校联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设《法律伴我成长》选修课,分析典型案例,模拟法庭庭审,聘请在任省级检察长的校友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 ;定期组织开展急救、消防、防震疏散演练活动,邀请市区红十字会、消防大队、市地震局等单位的专业人士教学生心肺复苏、防震防灾逃生方法等安全知识。学校也积极探索与著名高校的合作育人模式,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有“准博士培养站”“卓越工程师”等长期合作项目。


家校社协同育人要做到

“有界、有序、有力”


1. 有界——明确家、校、社在学生个人成长中的职责定位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三种不同的教育形态,各自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职责范围、影响价值,因而在学生个人成长中也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首先要明确家校社在学生个人成长中的职责定位。


当前,厘清家校社之间各自的职责边界尤其重要。因为边界意识的缺失,导致规则流于形式 ;不同教育主体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家校社之间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从立德树人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是习惯培养、品行养成的首要环境 ;学校教育是智力发展、品德修养的主要阵地 ;社会教育是学生能力发展、品格完善的重要平台。教育的各方主体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明晰自己工作的边界和定位,不失职也不越位,才能达到最好的协同育人效果。


2. 有序——“互补、整合、协力”是当下教育内涵扩充的主题


家校社协同不是一个新话题,每个人的成长都要受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但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有了新形势、新特点,成为所有教育工作亟待思考、回应、解决的新课题。就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在丰富学校教育内涵的同时不断扩大学校教育的外延,充分调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各取所长,互补三者之间的时空间隙,使孩子的成长处在一个协调一致的教育过程中,这既反映了校长的教育哲学,又考验着校长的实践智慧。


3. 有力——新发展理念下党和政府的领导统筹是根本保证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学校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建共享。


首先,需要党和政府加强协同育人理念的宣传。从政策层面积极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为三者的互补整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着眼教育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做好顶层设计,团结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的协同育人典型经验,营造积极、健康、协同、有序的社会氛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其次,需要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协调领导机制。构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各类志愿服务和职业体验的机会,提高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阵地的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学习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共同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家校社协同育人要达到三个一致,即意愿一致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协调一致 :有效沟通、优势互补 ;结果一致 :才智双全、国家栋梁。


再次,需要加强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在“五唯”顽瘴痼疾影响下,家长注意力往往都在成绩上,忽略了孩子在家庭中应得到的道德品质培养 ;社会实践活动不受重视,学校忽略、家长排斥、社会无力,导致社会教育流于形式。因此,改革对学校的评价方式,改进高校选拔人才的模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比重,才是有力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全面发展、实施全员育人的根本所在。


转载来源:中小学校长论坛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人民教育。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圣陶教育尊重原创,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江苏圣陶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汇贤大厦B座500室
邮箱:jsst@shengtaoedu.com
电话:4008072800
热线:4008072800
关注我们: